2021年度最爱文字

这段时间刚刚整理好自己前3年的文字,半夜浏览时,有几篇文章即使几年后回味仍让觉得意犹未尽,直呼“当年的自己怎么能写出这么灵动的文字,现在我都不一定能写出来”,遂一一列出,和各位分享

第一篇

雨季

写于2020年3月8号妇女节,初春时节,也是梅雨季节。

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,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,2020年是新冠爆发的一年,几乎是过年前后,周边所有地区都开始封城,我从过年到初夏六月,一直被关在家里。

那一场雨来得特别美丽,看了这篇文章,脑袋里立马回忆起玉兰花和雨一起落在大地上的热闹景色。

相较于过年左右抗疫的紧张,3月份,春日来临之际,我已有了很大的自由。可以偷偷跑到楼下,在小区晃荡几圈,再回家。也就是那个时候,看到窗边的玉兰花一点点绽放,又一点点随着雨季枯萎掉落,随即迎来暮春。

第二篇

灾后记

写于2019年6月7号,几乎是要放暑假的日子了。那个时候我应该是大三,每天背着背包独行于励志楼和寝室。

印象最深刻的,莫过于励志楼外渐渐黑沉的天空。

现在认识我的人,都说我是有“社交牛逼症”,其实在大学期间,甚至在更久远的学生时代,我都是更享受孤独和独处的人。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,不要喜欢和人群一起聊无意义的八卦,聊买什么衣服,看什么剧。

学生时代的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的内心,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,我对自己心里的变化,对身边风景的感知异常敏锐。

要说这篇文章,我其实不是那么喜欢,在现在看来,觉得太过意识流、太有学生时代那种虚无主义,总是在仰望天空,而不脚踏实地。

但我为什么将第二顺位独独给了这篇文章,因为文章里面的一段话让我回忆起了远超这篇文章的东西

放下了手机,去接水的时候,突然撇见窗外的绿。

就不愿再迈开一步,只是愣愣的看着外面的一切。

阳光正好,夏风正暖。

这条我看了三年的路,在这一刻,又一次的散发着不一样的宁静祥和。要回忆这条路的风景,我想我以后,应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的。

自己总是走在这条路上,看着春夏秋冬,在这条路上上演。看着落叶纷飞,看着新芽苏醒,看着一树洋溢的青春气息。

看着路上的人,或孤单,或热闹,或安静。

看着树间,天边,云卷云舒。看着春风,夏风,秋风,冬风,来来去去。

真是美的不成样子。

我学生时代有着无数这样的日子,自己一个人独行在或明媚,或灰暗,或静谧的求学之路上,每一次这样的散步,都让我觉得特别舒心,特别感激生命的存在,自然的存在。

可从毕业以后,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日子了。

最近看的一篇视频底下,也有这样的评论,我将其摘抄,祭奠我逝去的学生时代。

我高中也有这样的感觉,晚自习到最后全校最后一个离开。

校园很静谧,夏季的夜荡漾着晚风,路边只有一闪一闪打着瞌睡的路灯和自己

我脚步轻快,不疾不徐的走在回寝室的路上,看着天边的残月,看着远处永远亮着的那颗心,看着远处寝室楼的喧嚣热闹,感觉这个世界只属于自己一个人

那种心境,就好像你是世界的国王,无拘无束,悠然自得

上面这段文章根据我自己读书的经验有所修改

高三我提早回学校,整个学校,除了看宿舍楼的大爷一家,只有我一个人。

我记得那天我从外面买完饭回来,面对着高三的四栋宿舍楼,只有我自己。

清澈似水的月光洒在地上,白茫茫一片,像大雪铺了一地。

我没有一丝恐惧,那时候我就知道,努力的人,鬼都要绕着走。

《灾后记》这篇文章也是这样的,它见证了我最后纯粹读书的时段。

第三篇

傍晚总是最美的

写于2019年4月25日,是《灾后记》前面的文章,很庆幸自己能坚持写日记和心得,才能够在后面回溯的时候,有所依据。

这篇文章还是延续了散文的作风,我真的挺喜欢散文的,特别是自己写的散文,每次看到自己写的这些文字,总能够很快平静下来,去细品生活的滋味。

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这些散文都是不可多得的东西。

当我在外四处征战,苟延残喘之时,还能想到有一方净土,可以抚慰我这颗疲惫的心,而这些散文就是。

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就简单多了,就是一天晚上吃完晚饭,走着回教学楼自习的时候,我写下的文章。

我记得,那天的风特别舒服,空气里有着海水微咸的味道。太阳刚刚躲到山背后睡觉,远处一弯勾月挂在教学楼的边角,笑盈盈的看着路上的校园小情侣,匆忙回家的打工人还有我这个懒懒散散准备上学的读书人。

于是这篇文章,就在我会教学楼以后,自然而然的出来了。

Changlog

20220121 23:08 写于微雨的夜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