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六天气20度,一起去读书看展吧

1月初竟然能温暖如春,出门和自己来一次约会

现在是什么心情,状态是什么样的?

慵懒自如,毫无负担。

今天是周天,早上9点半就不想赖床了,毕竟是自己的自由时间。

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晾衣服,然后取快递,买早餐,打扫房间。一套流程走下来,也才过去1个半小时。昨天睡觉前定的几件杂事全部完成了,现在在床上躺平,手机在左手边播放着纯音乐,我开始梳理周六约会故事,很是安逸。

距离上一次写快乐治愈小分队,刚好过去30天。这30天过得极其艰难,人因为生病受了很大的折磨,公司的杂事又一批接着一批,几乎可以说是如履薄冰,每天都在疲惫无望和小心翼翼中度过,天气也像是打了配合一样,每天阴沉着脸,生怕给世界带来一点欢欣。

不过,老天终究不是无情的,在极其艰难的一个月后,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温暖。

开年第一周,阳光璀璨,万物待兴,总让人对接下来的一年充满期待。

接下来的一年一定是非常温暖,非常精彩的一年。

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是什么心情?

阳光灿烂,充实满足。

特别是,很喜欢昨天在书店淘回来的8本书,虽然花钱有点心疼,但是好像找回了小时候可以因为几本书一整天幸福的日子。

什么东西值得你一直记住?

不算早起,折腾到11点半才懒懒的从床上爬起来,洗脸刷牙以后就开始化妆,为了换个发型,折腾头发至少花了1小时,选择了长靴,红色羽绒服作为外套,在14点的时候出发。一路上竟然有点堵车,一路上人流涌动,和一个月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截然不同,那一瞬间才真正对外界有了体感,武汉这个烟火城市终于回来了。

再下车就到了美术馆前。想要去看展的想法在感染上新冠的时候就萌生了,不过因身体极其不适,只能一拖再拖。拖至昨天,总算是排上行程,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一直没办法预约到,于是选择了更近的汉口馆。

汉口馆的展览主题是“绿色生态”,以金木水火土为细分主题,分类展览。

印象最深刻的还属“水”系列,“世界各地的水”&“京杭大运河”都是和水有关,并且是更为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达,艺术主题非常实在,呼吁人们保护水质,保护运河环境。这种实在又有趣的艺术表达才是对于普通民众真正有价值。的。

其次是李牧的“仇庄项目”,最让人共情的不是李牧的艺术表达,反而是李牧和父母之间的羁绊。

那一刻,一个高傲艺术家背后的情感被挖掘,李牧不是一个有钱有才华的艺术家,父母也只是普通农民,一辈子就希望能看到子女踏踏实实有出息。在这样普通家庭出生的李牧选择艺术,对于一个保守的农村环境,是非常离经叛道的事情,我可以想见农村邻里的私语将传的多么难听,“疯了,没出息,每天瞎搞,不成家,父母怎么教的!”

这些对于李牧这个有艺术寄托,有精神追求的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。但对于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父母呢?一辈子勤勤恳恳耕地务农,靠农村关系网消磨无聊时光的父母呢?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
想看看李牧是如何找到 孝顺父母 和 追求梦想 之间的平衡点,这是我的困境,也是现在20-40岁青年的普遍困境。我妥协了,我认为踏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更重要的事情,我认为赚钱,吃饭以及还房贷是更重要的事情。我有梦想,但我会放到以后,等,等我把吃饭和负债问题解决掉,才有机会。

毕竟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,感受压迫感受苦难和变化,是人走向成熟,走向责任的必经之路。梦想,如果在我真的更成熟以后,它还存在,那它就是我真正要做的东西,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。

李牧呢?他没有妥协,他带着父母在他的梦想世界遨游。是好是坏?外人无法评述,幸福或苦难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。

印象深刻的一句话,是李牧像父母解释什么是艺术,这句话与大家共勉,“艺术就是改变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。”

最后觉得比较有用的一个展览,“关中艺术合作社”,里面的每一个海报都很好看,可作为设计素材。

出了汉口馆以后,便出发去了天街“十点书店”,因为十点书店要关门,全部书籍都是半折,待了将近4个小时,觉得还不够。4个小时的时间非常值得,认识了很多优秀作家,了解了很多文学领域,同时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,简直是逛街必选!!!我只爱逛书店,而且要一个人逛才有意思。

感慨:如果有不关门的书店,我可以在里面待到死。

最后在晚上22点,心满意足的抱着8本新书回家,天呐,好多年没有线下买新书回家看了!!太幸福了吧!!这种活动以后能不能再多一点,求求求求。

总的来说,这是一段非常有价值的个人约会,除了心情愉悦以外,我在知识领域和艺术领域又多了很多收获,不得不说,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也太棒了。

Change Log

  • 20230108 11:18-12:19 1h 新建文档

注释 notes